最早提出并研究这个问题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他提出了著名的级差地租理论。虽然那时还没有麦当劳和肯德基,李嘉图以小麦和地租为例为我们讲述了同样的道理,在他看来,小麦的价格之所以高,原因并不在于支付了地租,但是,地租之所以被支付,原因却在于小麦的价格高昂。土地作为一种资源,它的供给总是不足的,无论通过竞争而导致土地价格有多高,能用来种植小麦的土地是保持不变的,因此,土地的价值就完全由它的产品的价值所引致的,而不是相反的顺序。
更令人吃惊的例子来自于IT业。IBM公司曾经推出过低档激光打印机“LaserWriterE”系列和高档打印机“LaserWriter”,这两个系列的打印机几乎完全相同,唯一不同之处在于——便宜产品里加入了一块芯片,使它的速度慢下来。这听上去似乎有些离谱,可事实的确是这样。Intel也曾玩过同样的把戏,以不同价格销售的两款非常相似的芯片,但实际上低性能的芯片真实生产成本更高,原因是需要将高级芯片进行加工额外,并将一些功能废掉。
苏黎世保险和瑞士再保险在737Max空难理赔中存在曝险
讲到这里,我们似乎糊涂了,究竟是我们错了,还是经济学错了,竟然矛盾的两种思想都会被奉若圭臬。多米诺骨牌的倒塌源于一个偶然的事件,有一天,一位外国水手将昂贵的郁金香球茎错当成了类似洋葱的作料就着熏鱼吞了下去,球茎的主人告到法官那里,而到底水手疯了还是荷兰人太不理性,法官一时难以决断。这下可不得了,一个外国人的举动戳穿了皇帝的新衣,人们开始怀疑、恐慌,郁金香随即成了烫手山芋,无人再敢接手。球茎的价格一泻千里,暴跌不止。最终跌到不及顶峰时价格的10%。整个荷兰的经济生活仿佛都崩溃了,债务诉讼数不胜数,法庭已经无力审理。很多大家族衰败,有名的老字号也被迫倒闭。
同样的道理,人人都知道食物对我们何等的重要,我们离开食物将无法生存,但富裕国家的家庭中,食物所占的开支比例却不断地减少,难道食物对他们不重要么?显然不是。在这场战争中,获胜的还有整个社会。汽车取代了马车,连锁超市取代了百货商店,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熊彼特称这种动态竞争为“创造性毁灭”,并且雄辩地说,是竞争构成了经济进步的核心。无疑,伟大的熊彼特是正确的,竞争在市场经济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凡勃伦效应反映了人们进行挥霍性消费的心理愿望,它表明消费者购买这类商品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直接的物质满足和享受,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消费行为在本质上是受他人引导的活动,消费背后的潜在动机是模仿和争胜,处在较低阶层的人模仿高阶层的人的消费样式。
股票市场其实和这场虚伪的选美有很多类似的特点。投资关键不在于投资者自己对证券价值的挖掘认识,而是重点关心其他投资者的看法。也就是说,每个投资者都希望赚钱,可是能否赚钱,不完全取决于某个上市公司的赢利情况,更要取决于其他投资者是否看好这只股票。
直到有一天,一位记者跟踪调查了这位发明家,发现了其中的奥秘:所谓的发明只不过是一台价值600元能够上网的电脑,这位发明家把这些核磁共振数据通过邮件转发到亚洲,让那里收费很低的放射科专家进行分析,然后这位发明家再将这些分析结果告诉客户。整个美国都震怒了,这个人根本不是发明家,只不过是一个外包者而已,很多人站出来抨击这位发明家。
旅行or工作时装周的女爱豆们私下都这么打扮
哪里有卖迷情药的:杨紫瘦身节目收官体验运动化妆等12种减肥方法
今天,几乎所有国家都实行某种形式的保护,常有的手段包括关税、配额以及其他非关税壁垒。
中国也部缺乏“庞奇阴谋”这样老套的故事。陈相贵的“万里大造林、利国又利民”的口号蛊惑大众。“今天投入2.66万元,8年后回报18万元”这样的广告使大众失去理智,狂热的人们竟然自己为明显不合逻辑的泡沫寻找着各种“合理”的依据。陈相贵用传销方式发展起了销售团队,通过培训洗脑不断发展业务人员认购。当阴谋被戳穿的时候,陈相贵已经非法吸纳了13亿元。这里我们还要区分一个概念:大企业和垄断者,一个资产规模很大的企业如果处于一个有众多竞争者的行业中,那么他也不是垄断者;而尽管一个很小的企业,如果没有明显的对手,那么他就拥有垄断权力。垄断权力不是由企业规模决定的,而是由控制他所在的行业的力量决定的。因此,判断一家厂商是否垄断,仅仅看它的市场份额是不够,更不能用市场份额的多少作为指标。首先,市场的范围总是无法清楚界定的,并且,就算市场上只有一家“可见”的厂商,但暗中仍然可能有无数潜在的厂商伺机进入,那么仍然是竞争的市场。
企业之间虽然互相竞争,但有时候为了共同索取更高的利润,他们也会采取联合的策略。同样的道理,人人都知道食物对我们何等的重要,我们离开食物将无法生存,但富裕国家的家庭中,食物所占的开支比例却不断地减少,难道食物对他们不重要么?显然不是。
最后彼得不得不将所有的船都出售给保罗。保罗获胜了,成了河上唯一的航运公司。但雷克并不甘心,他依照美国反垄断法提出了起诉,指责上述公司联手实施价格垄断,采用“毁灭性价格”来达到目的。结果1985年,被告公司以800万美元的代价同雷克公司达成庭外和解,雷克公司随即撤回上诉。
股票市场究竟是好是坏?这似乎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有人说,在股票市场上,公司得到了他们扩张的资本,人们买卖股票赚了钱,但这只能说明人们能从股票市场获得资本,而获取资本的途径有很多种,为什么非要选取股票市场呢?关于弹性,马歇尔还讲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辆汽车中第四个轮胎要比前三个的效用大得多。